返回

華夏曆史榜

首頁
關燈
護眼
字體:
第3章廢王立武,乾綱獨斷
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
 

永徽二年(公元 651 年),百濟國出兵侵犯新羅邊境,並且大肆侵占新羅的領土。

新羅方麵急忙派遣使者金法敏前往唐朝,懇請唐高宗下旨命令百濟歸還所侵占的城池土地。

唐高宗得知此事後,立即下詔給百濟國王,表示自己作為天下萬國之主,絕不會對陷入危難的藩屬之國坐視不管。

百濟國王應當將侵占新羅的城池全部歸還,以維護地區和平穩定。

如此一來,可以化解雙方糾紛,放下武器停止戰爭,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。

同時,如果百濟國王不肯聽從詔令,那麼唐高宗將會支援新羅與百濟展開決戰。

此外,唐高宗也會下令約束高麗,禁止他們出兵援助百濟。

倘若高麗不服從命令,就會命令契丹等各部落渡過遼河沼澤地,進入高麗境內進行搶掠。

最後,唐高宗告誡百濟國王要深思熟慮,好自為之,為自己和國家求得更多福祉。

“好啊,不愧是萬國來朝的大唐,此等威望便是我大明也遠遠不及,這也是高宗之手段高明,此番恩威並施,諸國敢不從之。”

朱元璋對其中大臣言道。

李世民哈哈大笑,言。

“稚奴有我之風範,此番手段倒顯帝王之術,啊!

好好好!”

嬴政對其扶蘇說:此看看這才帝王之術,治國之道,豈能全靠仁義,你好生思考。”

扶蘇聞之,確也想辯駁一番,但想到大秦可能在我自己手裡二世而亡,有些羞愧的低下了頭。

嬴政見狀,歎息一聲。

永徽三年(652年)五月,武則天被拜,為二品昭儀。

她再次入宮,深知王皇後的心意,遂對王皇後卑躬屈膝,百依百順。

王皇後不斷的在高宗麵前稱讚她,更加深了高宗對她的寵愛,為他提供了步步登高的階梯。

而同時是王皇後、蕭淑妃都遭遇冷遇了。

最後,高宗決心要廢王立武,改換皇後。

他也深知此事非同小可,遂事先征求有關大臣的意見。

長孫無忌是高宗的舅父,褚遂良參與過太宗很多軍政大事的決策,被太宗視為“忠烈”之臣。

太宗臨終時,特意向他二人托付後事,並明確表示:“我仁孝的兒子兒媳,如今就托付給兩位愛卿了。

太子自幼仁孝,這都是你們瞭解的,一定要好好輔佐他!”

同時又對高宗說:“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,你即位之後可以不用愁了。”

顯然,廢立皇後是非聽二位顧命大臣的意見不可的。

高宗先禮後兵,自己親自前往長孫無忌住宅表明態度,武則天母親楊氏、徐敬宗等人也曾勸說長孫無忌順水推舟,都無濟於事。

接著,高宗又召長孫無忌、李勣、於誌寧、褚遂良等人入內殿,征求他們對改立皇後的意見。

李勣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,藉口有病,根本冇有入內。

於誌寧膽小怕事,不明確表態;褚遂良、長孫無忌堅決反對。

毋庸置疑,高宗要廢立皇後,必須采取果斷措施。

永徽六年(665年)十月,高宗不再考慮元老派的反對,下詔廢王皇後,十一月立武則天為後,皇後正式易人,不僅如此,長孫無極和褚遂良又先後被貶官。

顯慶二年(657年),唐高宗頒佈《建東都詔》稱洛陽“中茲宇宙,通賦貢於西方,交乎風雨,均朝宗於萬國 ”,於是改洛陽宮為東都,洛州官吏員品如雍州。

自此唐朝正式實行兩京製 。

顯慶三年(658年)褚遂良死於愛州(治所在顯慶三年的時候,褚遂良在愛州(其治所位於如今的越南清化地區)離開了人世;而到了顯慶西年,長孫無忌則在黔州(治所處於現今的西川彭水一帶)被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
隨著長孫無忌這棵大樹的倒下,關隴集團中的眾多元老級人物也紛紛遭受牽連。

從那一刻起,高宗在政治領域不再受到任何限製,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決定,所有事情都由他自行作主。

今越南清化),顯慶西年(659年)長孫無忌於黔州(治所在今西川彭水)被逼自殺。

長孫無忌這棵大樹一倒,關隴集團許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連。

從此以後,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製約,一切都自作主張。

褚遂良、長生無忌二人 ,聽止頓感慌亂,欲言又止。

李世民對其二人道:“兩位愛卿經提前得知此事,然後防止便是。

雉奴想獨斷乾坤 ,如此行事倒也正常。”

長孫皇後,對其長孫無忌道:“兄長安心便是,有陛下和本宮在呢。”

顯慶五年(公元 660 年),十一月戊戍朔日這天清晨,陽光灑落在大唐帝國的土地上。

邢國公蘇定方率領著他的大軍,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,成功地平定了百濟。

他帶著百濟國王扶餘義慈、太子隆以及其他五十八名俘虜,踏上了歸程。

他們一路風塵仆仆,終於抵達了東都洛陽的紫薇城正南門——則天門。

這裡是大唐帝國的心臟地帶,宏偉壯觀的建築讓人歎爲觀止。

蘇定方帶領著俘虜們,整齊地站在則天門外,等待著皇帝高宗的召見。

高宗得知蘇定方凱旋歸來,親自來到則天門,麵對這些被俘的敵國權貴,高宗一臉嚴肅地質問他們為何要挑起戰爭。

然而,在聽取了扶餘義慈等人的辯解之後,高宗心生憐憫之情。

最終,他下旨將這些俘虜全部釋放,希望以此展示大唐的寬容與大度。

時間匆匆而過,轉眼間到了麟德二年(公元 665 年)的十月。

這一次,整個大唐帝國都沉浸在一片喜慶之中。

唐高宗率領著文武百官,扈從著盛大的儀仗隊,自東都出發,向著泰山進發。

而武後則率領著內外命婦,緊隨其後。

這支龐大的隊伍綿延數百裡,彷彿一條巨龍蜿蜒前行。

隨行的不僅有唐朝的精銳士兵,還有來自西麵八方的各國使節和酋長。

突厥、於闐、波斯、天竺、倭國、新羅、百濟、高句麗等國家紛紛派遣代表,前來參加這場盛事。

他們身著華麗的服飾,手持珍貴的禮物,向唐高宗表示敬意。

一時間,泰山腳下熱鬨非凡,各種文化和風俗在此交流碰撞,形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。

李世民驚訝道;“想不到雉奴還能泰山封禪,言此,眼神有些飄忽望向魏征。”

魏征有所感應,望向李世民道:“陛下就不要想了,如今大唐,百廢待興,此不過空耗財力,彰顯國威爾。”

李世民頓時噎住,長孫皇後見狀溫柔的握住李世民的手,安慰道:以二郎的功績,何須泰山封禪。”

李世民聞言隻得自我安慰。

『加入書簽,方便閱讀』
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