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什麼大明,那是日不落帝國

首頁
關燈
護眼
字體:
第7章
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
 

何尊現在麵臨的第一個問題,就是如何取得崇禎的信任。

“性多疑而任察,好剛而尚氣。”

這是《明史》對崇禎的評價。

性格多疑,剛愎自用是崇禎最大的性格特點。

體現在要用一個人時任其所為,不加約束,不信任時又棄之如敝履。

實際上明末能吏猛將都有。

不過在崇禎的自信操作下死的死,貶的貶,最後隻留下一群庸庸之輩。

崇禎在位十七年,內閣首輔換了19個,兵部尚書換了17個,內閣大學士換了50個,要知道在明朝兩百多年間,內閣大學士總數也就160多個……

死在崇禎手裡的首輔、總督、巡撫人數也有兩位數。

由此可見一斑!

要取得崇禎的信任可太難了,或許可以從崇禎心裡最在意的那個點出發。

崇禎最在意的是什麼?

他最想要的就是光複中興,重複大明往日榮光,而這一點也是和穿越過來何尊的目的不謀而合。

………

“公子,您快來看一下,我在後麵田地裡發現了一窩田鼠!”

隨從阿虎興高采烈地跑到何尊窗外喊道。

正在思考中的何尊思緒也被打亂。

“田鼠?在哪?”

“就在我們院落後麵那塊田地裡!”

以前的大戶人家院落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,作為侯爵府的舊宅,佈局肯定也不小,達到了五進五出。

三進三出是最常見的標準格局,可以算得上是富足家庭。

三進以內的都是普通人家。

而五進、七進那就是王侯將相之類的專享了。

在院落的後麵,是侯爵府的封地,約有百畝大。

平時也會種些農作物,主要是周管家幫忙看護。

“公子,您也來了,小心這邊泥地臟。”

周管家看到何尊也是問好並善意提醒。

他昨晚從隨從阿虎那裡打聽到,自己家小主子可能要在此小住一段時間。

所以他一大早就在田地裡犁作,想種些應季的果蔬作物。

“周伯,平時這些田地我們都會種些什麼?”

何尊平時管周管家叫周伯。

周管家在侯爵府上上下下伺候了二十多年,也當得起這個稱呼。

“公子,我們平時會種些小麥,作為主糧,還有葡萄蘋果這些水果。”

“對了,我們今年還種一些西番麥。”

西番麥?

何尊突然聽到一個聞所未聞的名稱,甚感詫異。

“西番麥,這是什麼東西?”

“這個東西也是近幾年才流行開來的,產量高,又長得快,對了,還有人把它叫做苞穀,苞米。”

“莫非就是玉米?”

“玉米?老奴冇聽說這個詞,公子,您看,就是那片田地裡的,現在剛開穗,再過個把月就可以有收穫了。”

何尊循著周伯的眼光望去。

隻見不遠處有一塊綠地,是一根根細細禾杆,上麵還掛著金黃絲狀穗,大片的葉片。

果然就是玉米!

玉米這東西其實早就傳入中國了,隻不過剛開始種的人少,都是作為稀奇物供應給士紳貴族們的。

因為又是由外國傳入,所以普通老百姓把它稱為西番麥也不足為奇。

番和夷一直以來都是華夏對外族的稱呼,還有番薯番茄什麼的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“大胡營都有多少家農戶種這個玉米呢?”

“這個東西是新鮮玩意,種的人不多,大胡營共有七十二戶人家,大概也就是三五家會種公子說的那個玉……玉米。”

“那現在大家種的農作物都有哪些?”

“公子,現在大家種的主要都是小麥,大豆,粳稻這些,不過由於近年來京畿旱情嚴重,收成都不太好!”

何尊麵帶憂色問道:“這個欠收情況持續多久了?”

“已經有至少兩年了,這幾年天氣逐漸變冷,今年尤甚,而從今年開始幾乎就冇有降雨了,好多田地都曬裂了,聽說畿輔那些地方更嚴重!”

旱災,壓垮崇禎政權的最大天災!

朱由檢一開局就遇上了連年大旱,並差不多持續到明朝最終垮台。

而受災最嚴重的地方就是陝西!

快遞小哥李自成就是從那裡揭竿而起,一呼百應,最終率百萬農民軍,踏入京師,親手為大明釘上了最後一根鎮魂釘。

明朝不是冇有機會,也曾經成功招撫張獻忠,將李闖剿得隻剩幾十人。

但後者逃脫後登高一呼,又可以迅速招攬幾十萬流民。

最終打進了京城,又闖進了皇宮!

原因何在?

根源就在於百姓已經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!

不反則餓死,反了還能尋得一線生機,大部分人都會毅然決然地選擇造反。

遠離陝西的京畿情況都如此嚴重,更不要說記入史冊的陝西旱災了。

何尊不由得有些擔憂。

“大胡營這裡的旱情嚴重嗎?”

“目前還好,大家都是用井渠灌溉,現在的影響還不會太明顯。”

“現在大家種地和平時用水這些還能維持嗎?”

“也就剛剛夠用,不過看起來也撐不了多久了,水位在連年降低啊!”

周伯邊說邊露出愁眉。

井渠又叫“坎兒井”,從西漢時期就已經被聰明的勞動人民利用。

其由豎井、地下渠道、地上渠道和儲水池組成,是一種很高效的地下水利用方式。

但地下水來源於哪?

也是天上降水後彙入地底形成的,久旱之下,再多的地下水儲蓄也會被農業灌溉和居民用水用光。

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要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!

這自然難不倒穿越而來的何尊。

在人工智慧一百號休眠前即在其大腦留下了各種農業、工業等各方麵的知識。

現在的何尊腦子就是一本貫通古今中西的百科全書!

何尊很快就從自己充滿知識的腦海裡搜尋到一種適用的技能。

自己那個時代有一種技術叫精量滴灌。

此方法就是通過管道將每一滴水都輸送作物根係,減少百分之九十的途中損耗,從而實現水資源的最高效利用。

而水管,中國早就有了。

那時的水管叫做渴烏,在農田灌溉中就經常使用。

“周伯,你去找一些曲管過來,我有大用!”

“阿虎,你去幫我找一把小刀!”

說乾就乾。

在何尊的安排下他們很快就把工具悉數找齊。

而這邊何尊也是把各式長短不一的曲管組裝起來,然後又用小刀將管上紮了幾個細如針孔的小口。

看著這些奇怪的裝備和轆轤、筒車那一些汲水工具連接起來,兩人很快也看出了何尊的意圖。

“我明白了,公子,你是想用這些管子把水從井渠直接弄到田地裡!”

“公子太厲害了,以往我們用渠道灌田,還冇流到農田就冇了一大半了,這個方法好啊!”

“周伯,這個辦法你可以傳授給大胡營的鄉親們,天災不可抗,但至少可以暫時緩解目前燃眉之急。”

“是,我這就去告訴鄉親們!”

周伯也是一臉興奮之色,忙不迭地要將這個方法分享給村民們。

農業,是封建社會的第一產業。

小農經濟,也是占主導地位的經濟形態。

不同於其他朝,大明饑荒的原因是七分天災,三分**。

概括起來就是天要滅大明!

何尊穿越過來是帶著現代科技的,自然也包括在極端條件下如何保證物產的豐收。

不過他初來乍到,事先還得先考察一下,因地製宜。

比如說要種哪些耐旱作物,要勘探一下哪裡有大量地下水,運用哪種高效的農業工具。

隻能說任重而道遠啊!

『加入書簽,方便閱讀』
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